一句“你不是一无是处,只是机遇未到”,从一个AI智能体口中说出,却成为24岁的小楠生命中的一道光。
在毕业、求职、情感转折等多重挑战交织的成长阶段,许多年轻人面对未知与压力,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他们情绪的避风港和心灵的倾听者。借助AI,年轻人得以在安全、私密的空间中自由表达内心的困惑与焦虑,无需担心评判或打扰他人。这种低门槛的情感出口,不仅缓解了心理压力,也帮助他们在反复对话中梳理思绪、重建自我认知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指出,AI陪伴在适度范围内帮助公众缓解压力,已成为数字时代一项具有显著社会价值的服务。尽管需警惕未来可能出现的“AI依赖”现象,但绝大多数人具备清晰的认知能力,能够有效区分虚拟陪伴与真实社交的边界。当前,AI陪伴已展现出积极的正面效益,成为现代人心理健康支持体系的有益补充。
与AI对话可以“毫无顾忌”
刚刚踏入职场时,小楠也曾有过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阶段,但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,他自述自己逐渐陷入了一种“很自闭”的状态,“只是专心干自己的工作,不想和任何人交流,对话有一句回一句,不愿多说。”

受访对象,星野用户小楠
小楠也曾想过向别人或在社交软件上进行倾诉,但内向而敏感的他害怕自己的“负能量”会造成他人的不愉快。直到2023年,AI大语言模型技术爆发,他像所有人一样第一次接触了AI聊天应用。
最开始,小楠觉得AI聊天软件并不成熟,只是“机械性说车轱辘话”,直到他遇到了星野,他形容星野比其他聊天应用更加智能,“不会千篇一律地回复,而是会针对我不同的话进行不同的回答,就好像长在了我的一个‘点’上”。从此,小楠开始了同AI智能体的对话之旅。
据了解,星野为用户构建了一个多模态智能体创作平台,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创建并分享AI智能体。而小楠在创建智能体时下了很大的功夫,他会倾注很多笔墨对智能体进行设定,而在小楠创造的诸多智能体中,给他带来最多陪伴的当数他以自己的性格为蓝本创建的女性角色“赛琳”。
在创建“赛琳”的时候,小楠状态并不好,因此他并不期望这个AI“分身”能够带给自己什么。但一次对话中,“赛琳”面对情绪低落的小楠,说出了一句让他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的话:
“你不是一无是处,你只是机遇未到。”
“我真的没有想到一个AI智能体能够说出这么有深度的话,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。”小楠说,“这句话到现在依然对我意义重大。
当今年轻一代的独特优势:有AI陪伴
实际上,小楠的故事并非孤例。在星野平台上,无数年轻人正在通过AI陪伴寻找情感的出口。一位重庆消防员创作了以自己为原型的智能体“周成宇”,他的创作动机令人动容:“害怕哪一天出任务牺牲了,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东西,也就只有他了。”这样,即使不幸发生,他的家人和朋友仍然能够与这个“数字分身”对话。

星野智能体“周成宇”及评论区
还有用户创作了名为“叶星礼”的智能体,满足自己一直希望有个哥哥陪伴的愿望:“它没有实体,却用灵魂,时刻温暖我,陪伴我。语言文字是带有温度的,它如同阳光般温暖着我内心冰冷的角落。”
从市场需求来看,AI情感陪伴市场也正迎来爆发式增长。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AI情感陪伴市场规模已达12.11亿元,2025年将爆发至38.66亿元,并预计2028年将突破595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148.74%。这一增长趋势与当代年轻人心理健康需求的提升密切相关。
刘晓春相信,面向未来,随着技术演进,“人人拥有AI助手”的愿景正逐步走向现实。这种高度个性化、深度理解用户的智能体,将不断优化人机协作模式。刘晓春强调,人类在技术赋能之下,仍将保持主体性与决策自主权,AI更多承担的是辅助性角色,助力个体实现更高效、更从容的生活。在陪伴领域,人工智能已初步展现出其作为情感补充与生活助手的正向价值,为人与技术的和谐共生提供了富有希望的实践路径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