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为优质数据买单”拓展广阔空间-新华网
新华网 > > 正文
2025 09/06 07:54:28
来源:经济日报

“为优质数据买单”拓展广阔空间

字体:

观展者在数博会上观看轮足机器人。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

  发展数据产业是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的重要举措。近日,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落下帷幕,海内外各方聚焦数据产业、算力产业、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供需对接,吸引投资463.36亿元。

  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刘烈宏在数博会现场表示,我国积极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,按新的计算口径,预测到今年年底,数字经济增加值有望达到49万亿元左右,占GDP的比重将达到35%左右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前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。

  夯实数据产业根基

  “经过不断实践探索,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形成以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为目标,以网络为支撑,以算力为底座,以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。”刘烈宏表示。

  在布局建设方面,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完善,迈出坚实步伐。目前,八大国家枢纽节点已建成智算规模达到了62万PFlops,约占全国智算总量的80%左右。其中贵州算力规模已经超过了9.2万PFlops,大型及超大型的约占60%,形成了算力产业、智能终端、数据应用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,算力集聚带动产业聚集的效应初步得以显现。

  作为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,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,联接多方主体,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,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。国家数据局发布《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(2024—2028年)》,针对可信数据空间这一新型数据基础设施进行前瞻性布局以来,各地、各行业积极探索各类数据空间的场景、模式、机制创新,构建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。

  在数博会期间,浪潮云洲发布了“浪潮云洲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服务平台”。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副总经理、首席技术官商广勇介绍,平台基于创新打造的“数据链网融合技术体系”,通过“技术体系+规则机制”深度融合,系统性支撑多主体数据安全可信流通与高效开发利用,为数据要素安全流通提供软硬一体化、分布式连接、全域互通、全流程可信等核心能力支撑,助力打破数据流通壁垒,推动数据要素价值转化。

  “未来,我们将持续深化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场景拓展,从行业级解决方案向跨领域生态共建延伸,推动更多政务、工业、农业、金融等领域的数据‘活’起来、‘用’起来,助力更多主体打破数据壁垒、共享要素红利,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数据动力,让数据要素真正成为驱动产业升级、服务民生福祉的核心力量。”商广勇告诉记者。

  当前,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从规划落地、单点突破向协同联动演进,建设规模稳步扩大,超2000家单位参与,支撑上百个场景应用。

  为夯实数据产业发展根基,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坚波建议,应构建数据基础设施监测体系,从互联互通、生态运营、服务效能、安全运行四大维度出发,设立60个三级监测指标;打造全国一体化监测平台,实现全国数据基础设施的一体化、可视化、可评价的统一管理。建立绩效评价体系,以评促优,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安全高效运行。

  释放数据要素潜力

  培育壮大数据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。当前,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迭代,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,大数据在越来越多行业和场景发挥作用。

  在本届数博会的数智应用馆和数智服务馆,各种大数据前沿应用汇集,从生产制造到医疗健康,从城市治理到日常生活,大数据正在深刻改变产业形态和社会运行方式。

  杭州靖安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牍术·无人装备指控引擎,支持天、空、陆、海各类异构无人装备的接入与控制,适用于统一无人机飞控平台、城市治理智能巡查、异构装备协同作战、智能防空指挥控制等应用场景。

  据靖安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,牍术具备智能指挥控制、智能算法引擎、大模型智能体、开放平台架构等特点,目前已应用于10余个城市,接入了上千架无人机,覆盖交通场景非现执法、森林防火监测预警、农林水利智能监测等应用领域。

  如何为数据要素提供全链路解决方案?作为国内首家提出数据资产运营理念的企业,云基华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“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底座—数据价值权益实现—赋能产业智改数转”三大板块,构筑了支撑数据“供得出、流得动、用得好、保安全”的新型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,已在文旅、医疗、金融、农业、智能制造等多个行业实现成熟应用。

  发挥应用场景的牵引作用,推进数实融合,正催生更多的数据驱动的新业态和新模式。“在场景应用方面,我们实施数据要素X行动,公共数据跑起来、重点场景建设等多项行动,得到了社会积极响应,示范场景覆盖了工业、农业、现代服务业和数字政府的各个领域,仅利用气象数据开发的产品和服务就超过了1.4万个,支撑了近13万个应用。”刘烈宏表示。

 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、副总经理张冬表示,当前数据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瓶颈,数据孤岛的现象普遍存在,数据治理的成本较高,跨行业场景的应用不足,这些既是挑战,也是促进数据产业发展的机遇。社会各方应协同发力,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普惠,扩大优质数据资源的供给,共同促进数据应用融通发展。

  筑牢人工智能底座

  如果说算力是人工智能的骨骼,算法是人工智能的神经,那么数据就是人工智能的血液。近年来,人工智能飞速发展,对数据的需求呈现爆炸性增长,极大推动了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以及数据标注、数据治理、挖掘分析、安全流通等技术加速突破。

  刘烈宏表示,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重心从“以模型为中心”转向“以数据为中心”,高质量数据已成为人工智能认识与理解世界的“教科书”,不仅决定着模型性能的上限,更是人工智能行业落地应用的关键。

  在本届数博会现场,国家数据局启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工作,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步伐,促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落地。

  据介绍,此次共推荐符合条件的有效申报335个,经专家严格遴选,首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共140个。本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工作覆盖25个省份,支撑科学研究、工业制造、农业农村、智慧能源、交通运输、金融服务、医疗卫生、教育教学、商务领域、文化旅游、应急管理、气象服务等18个重点领域,以及低空经济、具身智能、智能驾驶、智慧海洋、生物制造5个创新领域。

  “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正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跃迁,大模型作为跃迁的核心载体,其能力边界几乎完全靠数据的质量、规模和安全性来定义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表示,“大模型时代,数据集被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,这是人工智能的技术本质决定的,也是我国抢抓人工智能的历史机遇,是数字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。”

  截至今年6月底,全国已建成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.5万个,总体量超过400PB。刘烈宏表示,国家数据局正同有关各方一起,激发全社会高质量数据供给活力,促进高质量数据集价值释放,强化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基础保障,全面推动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应用。

  下一步,国家数据局将依托先行先试工作,加快打造重点领域和创新领域数据高地,强化数据要素价值认同,加快数据要素价值共创,培育“为优质数据买单”的市场共识。(记者 赖奇春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刘阳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