斩获世界建筑大奖!探访宁波惠贞高级中学的创新派育人空间-新华网
新华网 > > 正文
2025 09/05 15:34:04
来源:新华网

斩获世界建筑大奖!探访宁波惠贞高级中学的创新派育人空间

字体:

新华网杭州9月5日电(翁璟) 3000平方米的空中森林悬浮于楼宇之间,让自然触手可及;600米的屋顶漫步道蜿蜒舒展,抬手便可拥抱广袤天空;剧院、图书馆、体育馆、食堂如店铺般散落在道路两旁……很难想象,这竟是一座公办高中校园。

这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惠贞高级中学,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引人发问,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学校?教育环境又如何塑造年轻生命的成长轨迹?

拆分“校”与“园” 交还“课间十分钟”

2023年底,在第16届WAF世界建筑节上,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总建筑师、靠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马迪,携作品“宁波惠贞高级中学”,斩获本届WAF世界建筑节唯一最高建筑荣誉:年度最佳建筑奖。

“我们喜欢这座建筑,因为它既出乎意料又令人愉悦。”WAF世界建筑节总监保罗·芬奇在宣读作品评价时表示,“该设计是非常勇敢、精妙且具有启发性的,项目中的一些元素可推广于其他任何地方的学校,这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。”

惠贞中学的设计灵感,是马迪和当时读小学的女儿探讨后琢磨出来的。他发现,现在很多校园虽漂亮,但常陷入“效率至上”的桎梏。短短的课间10分钟,孩子们根本来不及跑到操场上活动,只能在走廊、教室或教学楼之间的“天井”里逗留,他们始终被教学氛围“包裹”着,无法真正获得放松。

如何能让孩子们下课后可以短暂“逃离”学习氛围,有效释放压力?这座“空中森林”如同绿色纽带,串联起4栋教学楼的30个班级。只需要十几秒,学生就能从教室推门而出,踏入这片充满野趣的自在空间,释放压力,自由思考。

在马迪看来,“所谓校园,其实就是‘校舍’加‘公园’,其中的‘园’才是真正培养一个人独立思考和激发想象力的地方,但一直以来为了解决学位不足问题,‘园’逐渐沦为了‘校’的缝隙。”

因此,马迪想把丢失的“园”再找回来。在总效率不变的情况下,他把“校”和“园”拆开,将效率重新分配,“‘校’的部分被设计成最高效紧凑的状态,每一寸空间都精打细算,把节省出来的空间,全都放到‘园’里,从而让‘园’可以重新呈现出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特征,在教学楼面向操场的方向,‘腾出’了一片‘空中森林’。”

巨大的空中森林、楼顶的立体漫步道,在传统的校园设计中,这些会被认为是“无用空间”,但马迪觉得,“低效”甚至“无效”的空间恰恰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,激发创造力。他希望设计一座可以“认真浪费时间”的校园,他认为有时“浪费时间”反而是最有效的放松方式,而此时想象力更为活跃。

“设计学校建筑时,不要让教室困住学生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认为,良好的学校设计,要多一些公共活动场所,这些场所具有多功能融合的特点,经济上也能节约成本。

触摸万物肌理 与自然共生共学

2023年,《全国自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(2023—2035年)》出台,在自然大课堂中参与体验、深化认识、提升素质成为更为重要的教育方向。

在惠贞中学,这份“与自然相拥”的期待,化作了日常。热带雨林、海洋世界、空中农场……穿梭于校园里,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从不是难事,学生们得以与草木、生灵共生共学,触摸万物生长的肌理。

在“空中森林”的各个角落,分布着形状不同的树屋,部分被改造成了植物水培室,用于学校获奖的“新苗培养计划”;学校的心理老师筹备起户外团体辅导课,教孩子们坐在花草中间练习正念,让自然成为最好的疗愈师;上到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这一课时,语文老师建议大家去天台上感受“枫叶荻花秋瑟瑟”的意境……散落在公共空间里的特色课程,让自然成为可探索触摸的活教材。

在“惠贞森林”的所有小屋中,海洋馆可谓是学生们的“心头好”,一个特制的水缸里,数百条五彩斑斓的热带鱼正在畅游。“我经常到这里来待一会儿,不仅能近距离观察了解海洋生物的奥秘,还能看着这些鱼儿发发呆,很解压。”一名学生说。

自然与教学相融,古已有之。翻开史料,常见师生共游山林泉石,随景讲论、随机启发。王阳明的弟子曾言,先生“点化同志,多得之登游山水间”。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更是“晨起讲经义,暇则率生徒看山花,听田歌,徜徉亭台池坞之间”。

或围坐花丛,或侍立月下,或漫步溪涧墩径……在中国传统教育中,自然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课堂。

“走出教室、融入自然,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。”马迪表示,“在这里,课堂的边界被重新定义,学习可以发生在每一个角落。”

以生为本 让空间“适配”成长

“优质的学校建筑空间设计,需要真正践行‘以学生为中心’的理念。”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、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廷波曾表示,要最大限度地创造学生友好的体验空间、精神空间和文化空间,让学校成为促进学生爱学习、会交往、多创造的梦想之家。

这份对“人”的珍视,在惠贞中学的校园里,化作了可感可触的温度。

作为一所寄宿制高中,这里承载着学生四分之三的青春时光。与传统校园设计不同,马迪有意创造了许多“隐蔽的角落”。“空中森林”的立体交织游廊、天台迂回的漫步道,可适度阻挡视线,让青春期的孩子们有了小小的藏身之处。“他们不必总是被看见,偶尔‘消失’一会儿,去发呆、去倾诉、去和自己对话,本就是成长的重要部分。”马迪说。

“很多学生的生活都是家校之间两点一线,而且是无缝衔接,校园是能给孩子最大限度提供栖息余地的地方。”惠贞中学教师张晴感叹。因此,设计能够贴合需求,给予尊重至关重要,不是把学生“装进”规整的空间,而是让空间“适配”成长的模样。

何镜堂认为,建筑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专业,盖好的房子是给人住的。建筑专业的目的,就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好,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,让人们感到舒适和享受。

在惠贞中学的校园里,设计师还悄悄为孩子们留下了一个“时光的彩蛋”。不同于大部分建筑会因风霜雨雪的侵蚀,渐渐褪去“美貌”,在这里,森林里的草木将逐年舒展枝叶,藤蔓会沿着墙面、立柱、游廊慢慢攀爬,陪着一届届学生共同抽枝、拔节,生长得愈发繁茂。(参与采写:郭妍廷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史秀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