斩断“论文买卖”关键一环-新华网
新华网 > > 正文
2025 11/14 08:59:41
来源:南方日报

斩断“论文买卖”关键一环

字体:

  打开学术论坛、社交平台甚至搜索引擎,“论文代写”“加急代发”“包过核心”等字眼总能轻易进入视线。如今,这种乱象正迎来重拳整治——中央网信办近期依法严惩一批违法违规网络账号,精准向学术论文买卖亮剑。

  在学术论文买卖的灰黑色产业链中,各类提供中介服务的网络账号无疑是“关键一环”。有的利用“论文加急”“文章代笔”“辅导至毕业”等宣传营销话术,明码标价提供“服务”;有的以“论文辅导”“期刊咨询”“论文降重”等隐晦话术,诱导用户添加微信、QQ等后再“勾兑”;有的发布“AI代写业务招商”“招募兼职写手”等话题,在其简介、评论互动等环节却另有所指……这些行为无疑违背科研诚信底线,侵蚀网络生态、学术生态。打击端掉这些账号,就如同扼住了这一产业链的“七寸”,能有效遏制其愈演愈烈的势头。

  毋庸讳言,当前学术论文不端频发,早已超越高校、科研机构的范畴,向医疗、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蔓延。例如,此前一篇以子宫肌瘤为研究主题的论文中,赫然将男性列为研究对象,而且类似“男女不分”的情况并非个例。这些低级错误暴露出学术态度的缺失,以及“论文工厂”批量生产的粗糙与随意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随着AI的突飞猛进,这一灰黑产规模壮大,能级也在“水涨船高”:部分企业公然招聘所谓“撰稿”人员,形成“AI生产+人工包装”的流水线作业,降低了造假成本,更增加了监管难度。

  归根到底,学术论文买卖能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链,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。从卖家来说,有利可图是直接原因,庞大的论文写作、发表需求,导致“论文市场”不断壮大。从买家来说,也有“焦头烂额”的深层无奈——“唯论文”评价体系固化、资源供给失衡等深层问题,导致不少人选择向灰黑产业低头。如今在学术期刊甚至是核心期刊上发文,已经成为包括项目结题、职称评审、研究生毕业、留校任教等的必要条件,并且往往带有一定时间限制。不少研究表明,研究人员面临的发表压力正在推动“论文工厂”的迅速繁殖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破解学术论文买卖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。

  斩断“论文产业链”关键一环,是对网络环境的维护,也体现对学术规范的尊重、对每一位诚信作者的尊重。此次中央网信办严惩违法违规账号,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,但要彻底清除这一顽疾,恐怕还有很多事情要做。学术论文买卖隐蔽性强、识别难度高,从“枪手”、中介到部分期刊的利益链条盘根错节。斩断利益纽带、优化考核体系、加强线上线下监管,做好“长”和“常”的文章,才能避免“一阵风式”整治,或是陷入“查处一批、重生一批”的循环。 (陆 夷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张倩】